音樂季與演唱會的差異,不論從整體規模、藝人數目、活動天數、舞台數量及曲風的多元度來看,音樂季都是比較多元豐富的。舉例來說,音樂季可能橫跨數天、包含多個不同主題的舞台,並且有數十個演出組合進行表演,但演唱會通常僅有一個時段、單組藝人、單一舞台。
即將於 4 月 8、9 日舉辦的 LOOPTOPIA Music Festival 樂托邦國際音樂季就為期兩天,並且預計將有50組左右國內外重量級 DJ。
此外,音樂季通常舉辦於戶外且位於郊區,可能在遊樂園、賽車場、主題公園、農牧場等等地方舉辦;演唱會則通常舉辦於室內並且位於市中心附近,可能是體育館、展覽中心、校園等地。前者是為了營造一種遠離塵囂的抽離放鬆感,而後者則為了交通方便以及各式的便利性。
但以上其實都是規格或說定義,說穿了就只是個參數而已,追根究柢最大的差異是參與者的感受!感受才是最重要的!所以以下我們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音樂季一定會獲得的難忘感受吧。
音樂季是雙向互相學習成長的過程
音樂季與演唱會最重要的差距是在音樂季中,人與人之間、人與活動、人與場地之間是雙向溝通的。在音樂季這樣獨立且樂園般的氛圍底下,每個人都是活動的一部分,人們比較能呈現屬於自己的角色,你可以隨時來段即時演出、幫朋友們生火烤肉、甚至在活動中撞見藝人。
在一群朋友中,每個人的角色都鮮明了起來。不論你是負責搭帳篷、烤肉,還是講笑話讓大家開心,你們的笑聲以及親身參與都豐富了這個音樂季。換言之,參與者與音樂季是相輔相成、互相影響的。比起演唱會,在音樂季裡每個人都更有參與感,也因此獲得的體驗及感受將更為美好。
音樂季能提供「與自己對話」的空間
大家一定有過寂寞、難過的時候吧?在繁雜的生活中,不論是考試、工作、感情等問題都壓得你喘不過氣。我們總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獨自與自己對話,想著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?明天問題會不會解決?有時,實在是太困難了,只好打給朋友訴苦,藉由傾訴讓自己感覺好些。這些都是「與自己對話」的形式,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經驗。
而在為期數天的音樂季中,多個舞台表演持續不斷地進行,並且舉辦在郊區。在這樣的環境下,你是抽離的,至少明天老闆、老師不會忽然出現,你睡前也沒有撈叨的父母(還是要孝順爸媽啦!)。也因此我們多了很多「與自己對話」的空間與時間,這是演唱會中所不可能發生的。
一般來說在現實生活中,我們會在這些自主時間,例如開車、洗澡、睡前進行反省、療癒、檢討自己一天的所作所為,為自己明天或甚至之後設定目標。在音樂季中,我們也會在這樣的自主時間中反省自己,但在這樣歡樂的氛圍下,煩惱更容易遠離,整體來說你會獲得你意想不到的收穫。
音樂季充滿正能量
Raver 所身體力行的 PLUR 精神,在音樂季中最能夠體現。整個活動裡面,大家都開懷著大笑,彼此間無所利害關係,讓大家在音樂前都是一體的。我們跳在同樣的節拍上,一起歡笑、一起喝醉講些言不及義的笑話,晚上烤個肉、看看星星。
天啊!這是多麽的正面?
這樣子的正向能量,沒有參與過類似活動的人是無法有所體會的。自踏進活動樂園開始,全身的雞皮疙瘩就掉滿地了。當然,在那樣子的氛圍下,所有人都會被影響,兩天下來想必會創造自己終生難忘的回憶。
現在不用出國我們就能在台灣看到眾多知名 DJ 演出,並且體驗上述所有提到的事情,是不是很棒呢?
是的話就點進 LOOPTOPIA Music Festival 樂托邦國際音樂季粉絲頁看看吧 🙂
Latest posts by jackyslim (see all)
- Deadmau5 的 Cube 3.0 將在 2019 Ultra 首度亮相 - 2019-01-15
- Calvin Harris 與 Rag’n’Bone Man 推出新單曲|融合 House 與 靈魂樂的跨世代作品 - 2019-01-14
- Deadmau5 為 Netflix 電影《極地》配樂 - 2019-01-09